人物
时段
朝代
“康玄辩”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李含光物及香枣等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六
敬问元静先生
先生禀洁白之节。
得黄中通理
学遍九流。
逾守元默。
心游八景。
益混光尘。
则密行高节。
良可叹矣。
然能屈独往之心。
广宏济之道。
缅迪真祐。
深启淳源。
知前后所修功德。
皆有感应。
瞻望东南。
驰心日夕。
今附物及香枣等。
尊师更为九度修功德也。
庶使苍生承日用之福。
外化有归顺之心。
天下和平。
惟道所庇。
修功德了。
当暂迂风驭。
一至京来。
甚寒。
尊师比清畅。
唐师回。
遣书。
指不多及。
裴遵庆 中唐 · 杨绾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易。
坤之为义。
臣道也。
君子履之。
文言曰。
直方大不习□不利。
又曰。
阴虽有美。
含之以从王事。
然后以黄中通理之道□终则受黄裳之吉矣。
安贞应地者。
其顺矣乎。
(阙十二字)在□为伯益若予上下在周为非子□字重(阙七字)因其生也。
济物之庆。
垂名(阙九字)河东著族。
其后始大。
以至于大□逮先考赠司空□□君重之以明义虞□□公公少而(阙十一字)于近究末而必慎其初。
尝□足以尽□则□然矣介是者君子之所□□□□□□为宝(阙八字)而不察解褐以门荫授兴宁陵□之功用刑者必求其意。
□法者□极于文□□□□□□疑(阙九字)加徒役辞□翻动文致于理□体□自前修□批案云才辩不足□人威力不(阙十二字)(阙七字)别曹夺已□之□外□转司勋吏部郎
皆掌曹事。
前古官省而久任中代(阙七字)乡里之(阙七字)抡材之重专□萌难□隐匿□环讹为□结投刃不惑。
应弦而□□自□□□不自尊其□□□问望已□于公辅矣丁内□太守外□□□中权□扰私欲□求不给则□□□贬守□□□□称惜□□□□□郎中至德初□□贼庭将□贺于朝□拜给事中
累迁尚书右丞兵部户部□校吏部□郎□□之后以擢□□□□之道□而多端公鉴以□年除吏□侍郎平章事
时寇戎未平。
□国多务。
□以数变生害。
谷以不通为急。
公□□□□敬□之信不擅其利。
不□则□而□温雅□浮诡□□矜伏讽谏见□□□内惧□□□□□为文□惟左右近□□记削□之疏数莫知其□食一百户又追先□□之德宠赠正司。
以□勉焉。
公以年当赐杖。
礼有悬车。
不矜□□□□□簿守官之节固请遏□上难□□至□太子少傅
又以官制□明选曹求旧。
还除吏部尚书
右仆射
再□□□□人愿也公和顺积中。
□欲进之□及践大任。
无自喜之色。
当其未可。
审其体而能安。
当其可。
蹈其□而不失。
每□安危故事。
兴替旧章。
谕同□极上列祭□实赋养不加厚。
谦以自持。
酒醴之欢俭。
故能广林泉之□□□□□惠爱以合亲。
施舍以周给。
古之□以大历十年十月二十九日
薨于□年县升平里之私第。
明年二月二十□日□□于东都万安山之旧茔。
谥曰□□公礼也
诏使□□典客护丧。
卿大夫庶僚百吏。
追送于国门之外。
生荣殁哀。
人理至矣。
有子太子□践德之□□□抱□之□□□之义以文见托。
论撰□□□□不□其铭曰。
天生万物。
有典有则。
人之秉彝。
好□□□□空之天古训是式。
知□知□有严有翼。
悫善同允。
敬□奉职五刑恤□是力□□□□□□自(阙七字)其直是非(阙八字)盈虚与时消息。
□□□□哀荣同域(下阙)
东都留守顾公神道碑 中唐 · 杜黄裳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康王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
承二后之业。周礼以天官卿冢宰
汉以大司马将相。国朝以尚书仆射师长百揆。
此四者。人臣之极。
公尽更之。有不至。
追而命之。公之德盛矣。
公讳少连字夷仲
吴郡人也。夏后少康以禹葬会稽
次子为越王以主祀。汉封其裔孙为顾侯。
缵禹之绪。厥后蔹蔓。
世居河南。中原战争。
复徙吴会。自司空和洎梁给事中耀。
至公十三代矣。衣冠礼乐。
江左著族。曾王父讳君卿
晋朝柳州司马。大父讳克忠。
缙云郡司仓参军。赠邠州刺史
烈考讳望。赠秘书监
秘书府君梁伯鸾于陵仲子。安贞履道。
不辱其身。该通六经。
旁贯百代。究天人之际。
尽性命之端。公蕴山岳粹灵。
承祖考休庆。瑰姿伟度
识达行方。志存远大。
道契先觉。每躬率耕稼。
厉精坟典。齿列上庠
升堂睹奥。时小宗伯薛公邕
深所叹异。以为东南之美尽在。
廊庙之器不孤。擢进士甲科。
犹谢诗人错薪之义。丁秘书府君忧。
居丧柴毁。殆至灭性。
既祥而哀未忘也。久之。
以书判高第典校秘文。秩满授登封主簿
时议以皇居在镐。砥名之士登近甸者。
俗不为东畿。殊不知乐嵩少之游。
奋鸿鹄之翼。先是邑有暴虎。
公以为天道可以诚感。猛鸷可以仁服。
乃堙塞陷阱。移檄灵岳
于是人安其居。兽不为害。
通理遂性也如是。及休告东洛
居守郑公叔则辟为从事。非其所好。
终以疾辞。其明年。
书判超绝登第。亚相于公颀推义行。
诏拜监察御史京师内乱。
銮辂时巡。公节见艰危。
步至行在。陈少康灭浇之计。
墨翟设拒之宜。帝纳其忠。
水部员外郎翰林学士。随难南梁
礼部郎中。加朱绂银绶。
学士如故。赞丝纶之密命。
参帷幄之谋猷。屡献嘉言。
克昌大业。乘舆反正。
酬劳计功。退保谦冲。
口不言禄。以东吴播越。
叶于方墓。表求迁奉。
辞志哀恳。德宗以公职在近署。
重违其请。乃命长男主丧
中使监护。水陆县道敛禭之饰。
悉令仰给。葬于偃师县高邑乡邙山之趾。
泽漏泉壤。哀荣莫俦。
寻以本官知制诰。赐金印紫绶。
中书舍人。公在翰林
仅将一纪。富平周密自制。
万石以谨审见称。故造辟而言。
诡辞而出。谠言硕画。
人莫得闻。帝深嘉之。
方将大任。以文昌理本。
历试其能。凡三践列曹。
再登八座。一为散骑常侍
一为左丞。虽分职各殊。
领者数矣。公之在地官也。
辨土地之名物。稽夫家之众寡。
四人不渎。五教允敷。
敛施以时。贵贱以节。
所以法通制而经费也。公在秩宗
明典礼以正威仪。变乐府而和上下。
错综经术。辨论俊造。
黜浮伪而尚敦素。所以观人文而化天下也。
公在天官。综六典以佐邦理。
纠八柄以驭偫司。登降庸勋。
权衡流品。抑贪冒而进贤能。
所以代天工而立人极也。珥貂骑省
直方备顾问。以謇谔处朋侪。
时有权臣怙宠。人多附丽。
公面折其短。数而绝之。
偫臣为危。正色不挠。
旋持左辖。旁总机曹之事。
凡三典宾贡。三掌铨衡
藻鉴表于知人。清通播于令问。
万邦辐辏。五都浩穰。
公尹京兆。以为设钩距。
涂赭衣。前人之所为。
不足以为四海式。于是布和平。
尚简易。始务仁人之惠。
无取赫赫之名。政宏大体。
去有馀慕。迁吏部尚书
复行太宰之职。转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纳言之位。仪亚相之府。
行二南之化。申九伐之威。
以洛苑间田。汝坟旷土。
乞田积粟。务穑劝分。
贞我律师。载清东夏。
孟元阳有激水之功。为当时所掩。
荐于先帝。言虽不成。
识者美之。呜呼。
昭假其功。馨香其德。
宜升玉铉而厎太阶。天不慭遗。
梁木斯坏。以贞元癸未年十月四日
薨于洛阳崇让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三。
都人罢市而洒泣。皇上废朝以兴悼。
乃命有司。葬日给卤簿箫鼓。
追赠尚书右仆射。饰终之义备矣。
太常考行。谥曰敬
夫人同郡陆氏。常州司马绮之女也。
蕴中馈内弼之美。女仪之德。
宜配君子。光我闺门。
石窌未封。先公而谢。
有子曰师闵。克家光烈
早岁继明。以拔萃甲科历咸阳
次曰师安。太常寺太祝
次曰宗彧宗宪。志文好学。
不坠先业。凯风之思。
有感人声。师闵等考卜先远。
明年二月十五日。奉公洎夫人之裳帷合葬于亳邑。
附先茔。礼也。
黄裳陪南宫之班列。接西掖之周行。
忝于史官。颇知系录。
叙事询于故老。铭德存于硕儒。
追琢丰碑。永播徽烈。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五
右。
臣闻于经曰。
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又曰。
无旷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盖谓士不可不多。
官不可不备。
敦付物以能之义。
阐恭已无为之风。
此理道得失之所由也。
夫圣人之于爱才。
不唯仄席求思而已。
乃复引进以崇其术业。
历试以发其器能。
旌善以重其言。
优禄以全其操。
岁月积久。
声实并丰。
列之于朝。
则王室尊。
分之于土。
则藩镇重。
故诗序太平之君子。
能长育人才。
书比梓人之理材。
既勤朴斲。
惟施丹雘。
礼著造士。
易尚养贤。
盖以人皆含灵。
唯所诱致。
如玉之在璞。
抵掷则瓦石。
追琢则圭璋。
如水之发源。
壅阏则污泥。
疏浚则川沼。
是以书籍所载。
历代同途。
祚属殷昌。
必时多隽乂。
运钟衰季。
则朝乏英髦。
当在衰季之时。
咸谓无人足任。
及其雄才御宇。
淑德应期。
贤能相从。
森若林会。
然则兴王之良佐
皆是季代之弃才。
在季而愚。
当兴而智。
乃知季代非独遗贤而不用。
其于养育奖劝之道。
亦有所不至焉。
故曰人皆含灵。
唯其诱致。
汉高禀大度。
故其时多魁杰不羁之材。
汉武好英风。
故其时富瑰诡立名之士。
汉宣精吏能。
故其时萃循良核实之能。
迨乎哀平桓灵。
昵比小人。
疏远君子。
故其时近习操国柄。
嬖戚擅朝权。
是知人之才性。
与时升降。
好之则至。
奖之则崇。
抑之则衰。
斥之则绝。
此人才消长之所由也。
臣每于中夜。
窃自深惟。
朝之乏人。
其患有七。
澄源而防末流。
一也。
不考实而务博访。
二也。
求精太过。
三也。
嫉恶太甚。
四也。
程试乖方。
五也。
取舍违理。
六也。
循故事而不择可否。
七也。
夫多少相缪。
非嘉量不平。
轻重相欺。
非县衡不定。
用之苟不得其道。
则主者实病。
而权量无尤。
故按名责实者。
选吏之权量也。
宰相者。
主权量之用也。
宰相之主吏。
司府之主财。
主吏在序进贤能。
主财在平颁秩俸。
假使用财失节。
则司之者可以改易。
而秩俸不可以不颁。
主吏乖方。
则宰之者可以变更。
而贤能不可以不进。
其行甚易。
其理甚明。
顷者命官。
颇异于是。
常以除吏多少。
准量宰相重轻。
宰相承宠私。
则援引虽滥而必进。
宰相见疏忌。
则拟议虽当而罕俞。
是使偫材仕进之穷通。
唯系辅臣恩泽之薄厚。
求诸理道。
未谓合宜。
夫与夺者。
人主之利权。
名位者
天下之公器。
不以公器循喜心。
不以利权肆忿志。
不以寡妨众。
不以人废官。
或其(此处有脱误)执事而拥偫材。
所谓不澄源而防末流之患也。
经曰。
无以小谋乱大作。
无以嬖人疾庄士。
盖务大者不拘于小累。
谋小者不达于大猷
嬖者或行异于庄。
庄者必性殊于嬖。
理势相激。
宜其不同。
进贤援能。
谅君子之事。
遏恶扬善。
非小人所能。
君子以爱才为心。
小人以伤善为利。
爱而引之则近党。
伤而沮之则似公。
近党则不辨而遽疑。
似公则不覈而县信。
是以大道每隳于横议。
良才常困于中伤。
失士启谗。
多由于此。
所谓不考实而务博访之患也。
夫人之器局。
有圆方大小之殊。
官之典司。
有难易闲剧之别。
名称有虚实之异。
课绩有升降之差。
将使官不失才。
才不失序。
在乎制法以司契。
择人而秉钧
制之不得厥中。
则其法可更。
而其契不可乱也。
择之不当所任。
则其人可去。
而其秉不可夺也。
如或事多错杂。
任靡适从。
而但役智以求精。
劳神而救弊。
则所救愈失。
所求愈粗。
故书曰。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
股肱堕哉。
庶事隳哉。
顷之辅臣。
鲜克胜任。
过蒙容养。
苟备职员。
致劳睿思。
巨细经虑。
每有阙官须补。
或缘将命藉才。
宰司慎择上闻。
必极当时妙选。
圣情未惬。
复命别求。
执奏既不见从。
则又降择其次。
如是至于再。
至于三。
所选渐高。
所得转下。
或断于独见。
罔徇佥谐。
或擢自旁求。
不稽公议。
权衡失柄。
进取多门。
等差不伦。
声实相反。
此所谓求精太过之患也。
臣閒耀乘之珠。
不能无颣。
连城之璧。
不能无瑕。
矧伊有情。
宁免愆吝。
仲尼至圣也。
犹以五十学易无大过为言。
颜子殆庶也。
尚称不远而复无祗悔为美。
况自贤人以降。
孰能不有过失哉。
珠玉不以瑕颣而不珍。
髦彦不以过失而不用。
故元元之教曰。
常善救人。
则无弃人。
文宣亦云。
赦小过。
举贤才。
齐桓不以射钩而致嫌。
故能成九合之功。
秦穆不以一眚而掩德。
故能复九败之辱。
前史序项籍之所以失天下。
曰于人之功无所记。
于人之过无所遗。
管仲鲍叔牙不可属国。
曰闻人过终身不忘。
然则弃瑕录用者。
霸王之道。
记过遗才者。
衰乱之源。
夫登进以懋庸
黜退以惩过。
二者迭用。
理如循环。
进而有过则示惩。
惩而改修则复进。
既不废法。
亦无弃人。
虽纤芥必惩。
而才用不匮。
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复。
登进者警饬以恪居。
上无滞疑。
下无蓄怨。
俾人于变。
以致时雍。
陛下英圣统天。
威庄肃物。
好善既切。
计过亦深。
一抵谴责之中。
永居嫌忌之地。
夫以天下士人。
皆求宦名。
获登朝班。
千百无一。
其于修身励行。
聚学树(一作莅)官。
非数十年间。
势不能致。
而以一言忤犯。
一事过差。
遂从弃捐。
没代不复。
则人才不能不乏。
风俗不能不偷。
此所谓嫉恶太甚之患也。
臣闻君子约言。
小人先言。
君子之道。
闇然而日章。
小人之道。
的然而日亡。
孔子曰。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察其言而观其行。
又曰。
举直错诸枉。
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然则举错不可以不审。
言行不可以不稽。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
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鄙朴忤逆者未必悖。
承顺惬可者未必忠。
故明主不以辞尽人。
不以意选士。
凡制爵禄。
与众共之。
先论其材。
乃授以职。
所举必试之以事。
所言必考之于成。
然后苟妄不行。
而贞实在位矣。
如或好善而不择所用。
言而不验所行。
进退随爱憎之情。
离合系异同之趣。
是犹舍绳墨而意裁曲直。
弃权衡而手揣重轻。
虽甚精微。
不能无谬。
此所谓程试乖方之患也。
天之生物。
为用罕兼。
性有所长。
必有所短。
材有所合。
亦有所暌。
曲成则品物不遗。
求备则触类皆弃。
是以巧梓顺轮桷之用。
故枉直无废材。
良御适险易之宜。
故驽骥无失性。
物既若此。
人亦宜然。
其于行能。
固不兼具。
前志所谓千年一圣。
五百年一贤者。
才难不其然乎。
夫唯圣人。
方体全德。
贤之为目。
犹有未周。
且以未周之才。
弥五百年而有一。
造次求备。
曷由得人
若夫一至之能。
偏禀之性。
则中人以上。
迭有所长。
苟区别得宜。
付授当器。
各适其性。
各宣其能。
及乎合以成功。
亦与全材无异。
但在明鉴大度。
御之有道而已。
帝王之盛。
莫盛唐虞。
臣佐之盛。
莫盛稷禹。
稷禹之比。
无非大贤。
然犹各任所能。
不务兼备。
故尚书序尧舜命官之美。
自稷禹咎益以降。
凡二十二人。
所命典司。
不踰一职。
用能平九土。
播百谷。
敷五教。
序五刑。
礼乐兴和
蛮夷率服。
洎鸟兽鱼鳖。
亦罔不宁。
盖由举得其人。
任得其所。
鉴择付授。
审之于初。
不求责于力分之外。
不沮挠于局守之内。
是以事极其理。
人尽其材。
君垂拱于上。
臣济美于下。
功焯当代。
名施无穷。
及其失也。
则升降任情。
首末异趣。
使人不量其器。
与人不由其诚。
以一言称惬为能。
而不核虚实。
以一事违忤为咎。
而不考忠邪。
其称惬则付任逾涯。
不思其所不及。
其违忤则责望过当。
不恕其所不能。
是以职思之内无成功。
君臣之际无定分。
此所谓取舍违理之患也。
今之议者多曰。
内外庶官。
久于其任。
又曰。
官无其任则阙之。
是皆老生之常谈。
而不推时变。
守旧典之糟粕。
而不本事情。
徒眩聪明。
以挠理化
古者人风既朴。
官号未多。
但别愚贤。
匪论资序。
不责人以朝夕之效。
不计事于尺寸之差。
不以小善而褒升。
不以一眚而罪斥。
故虞书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
幽明是则。
必俟九年。
方有进退。
然其所进者。
或自侧微。
而纳于百揆。
虽久于任。
复何病哉。
汉制部刺史秩六百石。
郡守二千石
刺史高第者即迁为郡守
郡守高第者即入为九卿
九卿即迁为亚相相国
是乃从六百石吏而至台辅
其间所历者三四转耳。
久在其任。
亦未失宜。
近代建官渐多。
列级逾密。
今县邑有七等之异。
州府有九等之差。
同谓省郎
即有前中后行郎中员外五等之殊。
并称谏官
则有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三等之别。
洎诸台寺。
率类于斯。
悉有常资。
各须循守。
若依唐虞故事。
咸以九载为期。
是宜高位常苦于乏人。
下寮每嗟于白首。
三代为理。
损益不同。
岂必乐于变易哉。
盖时势有不得已也。
至如鲧洪水。
绩用靡成。
犹终九年。
然后殛窜。
后代设有如鲧之比者。
岂复能九年而始行罚乎。
臣固知其必不能也。
行罚欲速。
而进官欲迟。
以此为稽古之方。
是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顷者臣因奏事。
论及内外序迁。
陛下乃言。
旧例居官岁月皆久。
朕外祖曾作秘书少监
一任经十馀年。
董晋将顺睿情。
遂奏云。
臣于大历中
曾任祠部司勋二郎中
各经六考。
陛下之意。
颇为宜然。
以臣惷愚。
实有偏见。
凡徵旧例。
须辨是非。
是者不必渝。
非者不必守。
况于旧例之内。
是有舛驳之异哉。
先圣之初。
权臣用事。
其于除授。
类多徇情。
有一月屡迁。
有积年不转。
迨至中岁。
君臣构嫌。
姑务优柔。
百事凝滞。
其于选授。
尤所艰难。
始以颇僻失平。
继以疑阻成否。
至使彝伦阙叙。
庶位多淹。
是皆可惩。
曷足为法。
夫覈才取吏。
有三术焉。
一曰拔擢以旌其异能。
二曰黜罢以纠其失职。
三曰序进以谨其守常。
如此则高课者骤升。
无庸者亟退。
其馀绩非出类。
守不败官。
则循以常资。
约以定限。
故得殊才不滞。
庶品有伦。
参酌古今。
此为中道。
而议者暗于通理
一槩但曰宜久其任。
得非老生之常谈。
而不推时变者乎。
夫列位分官。
缉熙帝载。
匪唯应务。
兼亦养才。
是以职事虽有小大闲剧之殊。
而俱不可旷缺者。
盖备于时而用耳。
故记曰。
天子以驺虞为节。
乐官备也。
唯经邦赞国之任。
则非有盛德不可以居。
故记曰。
四辅三公
不必备。
惟其人。
议者昧于明徵。
一槩但曰官无其人则阙。
得非守旧典之糟粕。
而不本事情者乎。
今内外偫官。
考深合转。
陛下或言其已有次第。
须且借留。
或谓其未著功劳。
何用数改。
是乃循默者既以无闻而不进。
著课者又有成绩而见淹。
虽能否或差。
而沈滞无异。
人之从宦。
积小成高。
至于内列朝行。
外登郡守
其于更历。
多已长年。
孜孜慎修。
计日思进。
而又淹逾考限。
亟易星霜。
顾怀生涯。
能不兴叹。
殊异登延之义。
且乖劝励之方。
长吏数迁。
固非理道。
居官过久。
亦有弊生。
何者。
时俗长情。
乐新厌旧
有始卒者。
其唯圣人。
降及中才。
罕能无变。
其始也砥励之心必切。
其久也因循之意必萌。
加以盈无不亏。
张无不弛。
天地神化。
且难常全。
人之所为。
安得皆当。
是以分分而度。
至丈必差。
铢铢而称。
至钧必谬。
莅职既久。
宁无咎愆。
或为奸吏所持。
或坐深文所纠。
偶以一跌。
尽隳前功。
至使理行不终。
能名中缺。
岂非上失其制。
而推致以及于斯乎。
故圣人爱人之才。
虑事之弊。
采其英华而使之。
当其茂畅而奖之。
不滞人于已成之功。
不致人于必败之地。
是以锐不挫而力不匮。
官有业而事有终。
此理之中庸。
故书以为法。
迁转甚速。
则人心苟而职业不固。
甚迟。
则人心怠而事守浸衰。
然则甚速与甚迟。
其弊一也。
陛下俯徇浮议。
谓协典谟。
久次当进者。
既曰务欲且留。
缺员须补者。
复曰官不必备。
则才彦何由进益。
理化孰与交修。
此所谓循故事而不择可否之患也。
伏惟陛下忧勤务理。
梦想思贤。
体陶唐有虞聪明之德以敷求。
法太宗天后英迈之风以拔擢。
然而得人之盛。
尚愧前朝。
厎乂之功。
当代。
良以七患未去。
三术未行。
而又睿察太深。
宸严太峻。
常人才器。
曷副天心。
故虽获超升。
亦骤从黜废。
人物残瘁。
抑斯之由。
而议者莫究致弊之端。
但思革弊之策。
反以广于进用为情故。
以梗于除授为精详。
以避谤为奉公之诚。
以摘瑕为选士之要。
乃至称毁纷糅。
美恶混并。
凡有迁升。
必遭掎摭。
圣德广纳
不时发明。
小人多言。
益敢阴诈。
以是眩惑。
目无全人。
进用之意转疑。
汲引之途渐隘。
旧齿既凋败既尽。
下位或滞淹罕升。
故令官序失伦。
人才不长。
资望渐薄。
砥砺浸微。
高卑等衰。
殆不相续。
臣以窃位。
属当序才。
惧旷庶官。
亟黩宸扆。
昧识不足以周物。
微诚不足以动天。
徒勤进善之心。
转积妨贤之罪。
惭惶交虑。
焚灼盈怀。
凡除吏者。
非谤刺之所生。
必怨咎之所聚
宰臣获戾。
多起于兹。
屡屡上干。
何所为利。
但以待罪钧辖。
职思其忧。
兼迫于感恩愿效之诚。
不得不冒昧言之耳。
其于裁择用舍。
惟陛下图之。
谨奏。
兴元论解萧复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
右。
钦溆赍萧复表示臣。
兼奉宣圣旨。
朕比缘李怀光凶狂。
权且就此回避。
山南既与京畿接近。
指麾兵马。
日望收城。
萧复劝朕令幸江陵
表状之中。
张皇颇甚。
朕不会其意。
昨问从一。
从一亦甚惊怪。
不知事由。
萧复奏事官李充
朕适唤对共语。
亦似不是纯良。
此人莫是李承昭家子弟否。
卿宜审看萧复表中意趣。
斟酌奏来者。
臣伏睹其表。
兼揣其情。
盖以远路传闻。
事多失实。
大臣献纳。
务且竭诚。
虽有过当之虞。
失中之策。
但宜勿用。
不足为尤。
何则。
驻跸奉天
屯难已甚。
况又不驻。
艰危可知。
萧复备位枢衡。
奉使宣慰。
忽闻变故。
宁免惊忧。
梁岷之间。
穷隘特甚。
辇挽攸止。
资奉实难。
凡在恋主之诚。
各怀徯后之志。
是以延赏奉迎于西蜀
韩滉望幸于东吴
此乃臣子之常情。
古今之通理
萧复所请。
亦类于斯。
事虽非宜。
意则可恕。
李充顷任御史
臣尝与之同寮。
其人是故福建观察使李椅之男。
承昭房从已远。
才颇通敏。
性亦温恭。
宗族之中。
足称佳器。
伏愿更广询访。
方验臣言不诬。
谨奏。
唐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傅山文贞公崔祐甫文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昔舜禹之代。股肱昌言。
以祗承于帝。修六府。
叙九功。曰都曰俞。
交修一德。殷周之际。
有伊训说命太保太师旅獒金縢之书。以戴翼其代。
皆有大烈。格于皇天。
自三代已还。君臣感会。
何尝不经纬斯文。裁成百度。
太傅文贞公。寅亮德宗
建中之理。左辅右弼。
缉熙光明。居中一岁。
以至大病。悯策尊名。
为唐宗臣。公薨二十九岁。
天子命公嗣子植为右拾遗。植乃捧公遗文三十编。
见咨论叙。德舆以为君子消长之道。
值乎其时。而文亦随之。
得其时则章明事业。以宣利泽。
不得其时。则放言寄意。
以摅志气。公自门子秀士。
被服荐绅。至于登大朝。
筦宰政。四十年閒。
作为文章。以修人纪。
以达王事。惧喜怒之不中节。
故有作威诫。惩苟得之害正。
故有重请铭。恐匪人之干纪。
故有与永王璘笺书。诮时宰之不能上广聪明。
故有台封说。悼谷风之诗废。
故有僚友箴。虑法吏边吏之失其官守。
故有猫鼠议。是惟无作。
作则有补于时。以至于修事功。
断国论。导志通理
昭明易直。施于名命为雅诰。
刻于金石无愧辞。康庄逸轨。
卓荦浚发。九流六艺。
鼓舞奔走。陈思王所谓俨乎若崇山
勃乎若蒸云。惟公信然。
公姓崔氏。讳祐甫
字贻孙博陵安平人
孝公之清德。与公始中终之盛烈。
勒于帝籍。藏在惇史。
升公堂奥之君子。多为之撰录大较。
以同人之中正。大有之刚健。
中庸之明诚。洪范之攸好德。
艰贞践履。出入光大。
皆充其义如其文。尝试言之。
天下公器也。匪皇极不乂。
操柄者务广通则其弊以流。纵私回则其弊以没。
以是至于纪纲淆乱。官职耗废。
败坏陵夷而不可为。务守者弊以隘。
则窘若梏拲。于是才滞而不发。
事壅而不宣。其于病。
王猷盭。大伦也。
公平衡宰物。为之折衷。
使文皇明皇之风。粲然复兴。
崇起教化。万方同轨。
道协气宣。臻至理而无疠疵。
为仁由己。善善若不及。
溯其心源。存乎斯文。
君子曰。观文贞之文而知其道。
知其道然后知其理。古之易易也。
昔公能修先孝公之志。类其文章。
赵郡李公遐叔实为之序。今亦能修公之志。
德舆无似。惧辱命焉。
凡九百二十篇。为一家之言云尔。
内德论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若夫十力调御。
运法舟于苦海。
三乘汲引。
坦夷途于火宅。
劝善进德之广。
七经所不逮。
戒恶防患之深。
九流莫之比。
但穷神知化。
其言宏大而可警。
去惑绝尘。
厥轨清邈而难逃。
华夷士庶。
朝野文儒。
各附所安。
鲜味斯道。
自非研精以考真妄。
沈思而察苦空。
所以立匪石之信根。
去若网之疑盖。
远则净名妙德。
宏道胜而服勤。
近则天亲龙树。
悟理真而敦悦。
罗什道安之笃学。
元宗而益敬。
僧睿慧远之归信。
迄皓首而弥坚。
士安之淫书。
宣尼之玩易。
千金未足惊其视。
八音不能改其听。
闻之博而乐愈深。
思之深而信弥笃。
皆欲罢而不能。
则其非妄也必矣哉。
我皇诞膺天命。
宏济区宇。
覆等苍旻。
载均厚地。
扫氛祲。
清八表。
救涂炭。
宁兆民。
五教敬敷。
九功惟叙。
总万古之徽猷。
改百王之馀弊。
搜罗庶善。
崇三宝以津梁。
芟夷偫恶。
屏四部之稊莠。
遵付嘱之遗旨。
绍隆要术
功德崇高
昊天罔喻。
但搢绅之士。
祖述多途。
各师所学。
异论锋起。
或谓三王无佛而年永。
二石有僧而政虐。
损化由于奉佛。
益国在于废僧。
苟明偏见。
未申通理
博考兴亡。
足證浮伪。
何则。
亡秦者胡亥
时无佛而土崩。
兴佛者汉明。
世有僧而国治。
周除佛寺。
而天元之祚未永。
隋宏释教。
而开皇之令无虐。
盛衰由布政
治乱在庶官。
归咎佛僧。
实非通论。
且佛唯宏善。
不长恶于臣民。
戒本防非。
何损害于家国。
若人人守善。
家家奉戒。
则刑罚何得而广。
祸乱无由而作。
骐骥虽骏。
不乘无以致远。
药石徒丰。
未饵焉能愈疾。
项籍丧师。
范增之无算。
石氏兴虐。
岂浮图之不仁。
但为违之而暴乱。
未有遵之而凶虐。
由此观之。
亦足明矣。
复有谓正觉为妖神。
比净施于淫祀。
訾而谤之。
无所不至。
圣朝劝善。
立伽蓝以崇福。
迷民起谤。
反功德以为疣。
此深讪上。
非徒毁佛。
愚窃抚心而太息。
所以发愤而含毫者也。
忝赖皇恩。
预沾法雨。
切磋所惑。
积稔于兹。
信随闻起。
疑因解灭。
昔尝苟訾而不信。
今则笃信而无毁。
近推诸已。
广以量人
凡百轻毁而弗钦。
皆为讨论之未究。
若令探赜索隐。
功齐于澄什。
必皆深信笃敬。
志均于名僧矣
师政学匪钩深。
不臻妙。
少有所闻。
微去其惑。
谨课庸短。
著论三篇。
辩惑第一。
明邪正之通弊。
通命第二。
辩殃庆之倚伏。
空有第三。
破断常之执见。
覈之以偫言。
考之以众善。
上显圣朝之净福。
下折淫祀之虚诽。
徒有斯意。
实乏其才。
属词鄙陋。
援證庸浅。
虽竭愚勤。
何宣圣德。
庶同病而未愈者。
闻浅譬而深悟也。
如籓篱之卉。
或蠲疾于腹心。
藜藿之餐。
傥救喂于沟壑。
若金丹在目。
玉馔盈案。
顾瞻菲薄。
良足陋矣。